“一旦在鋰電池的供應鏈上出現風險,對我們損害極大,我們必須開辟新賽道,開發不受資源限制的電池體系。鈉離子電池是一個極佳選擇。”----物理所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胡勇勝研究員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。

能源是工業的血液,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。而電力能源在能源比重中比例將愈來愈大,更符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。因此,發展儲能產業,將會是迫切且長期的確定趨勢。
由開頭這段話可以看出,盡管在所有儲能技術中,鋰離子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最高、綜合性能最好,但鋰資源供應存在挑戰。目前我國70%的鋰資源依賴進口,供應鏈上存在風險,且難以同時滿足交通、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儲能的需求。為避免能源【卡脖子】問題,中國科學院布局鈉離子電池基礎研究,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,為新新能源儲備技術做好補充方案。
廣東鈉德盈科技緊隨國家發展導向,從2015年著手鈉離子電池的技術研發,并已取得了技術突破。他們結合鈉離子更安全,更環保,更具性價比的突出優勢,瞄準目前市場廣泛使用但痛點繁多的鉛酸啟動電池品類,研制出一系列鈉離子啟動電池。現產品已投放市場,廣獲好評。

鈉德盈科技還將在鈉離子電池研發上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,向動力儲能等行業邁進。
